匕首系列

谁的美国?突破天花板,先打破美国华人自己固化的成见

Posted On
Posted By 凌 飞

前言:

写这个文章,是为了回复我回不了的读者。

微信这个设计很坑,48小时内不回复的就回复不了,也不知道这个设计目的是来催促公号主积极回复,还是纯粹恶意满满地就想让人干瞪眼。

我不是专职搞这个公众号的,俺就是一个人夜半三更时才有空写写。

所以有时忙了累了,就连登上来看看的意愿都没了。

然后看到留言,然后就回复不了。

正文:

昨天写的《美国华人的“选民危机”:华人公民登记为选民的重要性》,

主要是讲要参与,要出来,别当“隐形人”。

要把美国当成自己的国家,不要觉得自己不是美国这片土地的主人。

不要总觉得自己不属于美国。

最近的几个读者回复,都很灰色,比如:

有一位读者说:

西式民主需要很多钱的。假如有金主赞助政客竞选,政客会怎么办?

有一位读者说:

现在美国排外的情绪越来越明显了,你在以往的文章里总说要让华人把自己当做美国的一员,可是你自己自认是美国人,可人家会认账吗?这些难道就对你一点都没有触动吗?

关于民主与金主,关于排外与左右,这2个都可以写出很长的文章,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专门写2个文章来讲。

但我今天想写的,不是这2个问题,

而是想先说说这些说法背后那个浓浓的、固化的成见,以及这种成见带来的“天花板”问题。

谁的美国?

1年多前,源媒体主办了一次活动,叫“谁的美国?亚裔大声说!”

当时杨安泽刚刚宣布要竞选总统,所以源媒体也邀请了他,杨安泽那时也赶忙来参加了。

当然1年多后,源媒体再次邀请杨安泽时,已经积累了一定人气的杨就没理会源媒体了..

图片

为了选举,杨四处钻营与作秀,可以热脸去贴民主党左派的屁股,包括最近一次巴巴地跑去明州去贴黑人的屁股。

这种行为固然是杨为了挤进民主党的“进步主义”而作秀钻营,但其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个非常固化的认知成见:

杨一开始的诉求与成见,和许许多多的华人是一样的——认为美国是“人家”的,亚裔是“永远的外来者”。

然而美国,历史上就是个无主之地,移民就是美国的主人。

移民者本来就不存在“谁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的说法,无非是先上车与后上车的区别。

——至于合法上车与非法上车,则完全是不同性质的事。

最简化解读

华人在美国,历史上有《排华法案》,《排华法案》的出现有很复杂的原因,然而后世的华语世界的解读,都把这个最简化为“种族主义”。

这种最简化的解读带来的后果,其实与黑人在民权运动后期把民权运动最简化为“反白人至上”、“Black Power”是相似的。

(Black Power的高举拳头的仪式,也为BLM黑命贵所继承)

图片

黑人之所以在60年代的民权运动后,原有的黑人社区的向上的正面因素被迅速摧毁,几十年了人口始终停留在13%,而单亲家庭率则一路从20%走高到75%,

这背后,就有“最简化解读”带来深刻后果。

同样的,在华人世界中,一样存在着对美国的“最简化解读”。

提到美国就是“种族歧视”,提到共和党就是“红脖子”、“白人至上”,完全无视在美国,“白人至上”已经成为过街老鼠,而民主党才是“白人至上”的创始者。

最简化解读,把各个族群现有的问题简单化地归咎于“种族主义”,简单化地归咎于“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对抗”,这种认知已经摧毁了黑人社区,希望华人社区不要步这个后辙。

不需要

我们不需要去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征求别人的认同,我们不必去在意别人到底怎么看待你。

就象我之前说的,我们不需要象杨安泽那样“为身为亚裔而感到羞愧”。

我们永远无法阻止歧视在别人心中的生存,这不可能。

没有人能够超越消除对别人的歧视,即使在同为华人内部,一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包括地域歧视。

难道别人内心有歧视,我们自己就不能活了?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歧视在别人心中的生存,但是呢,我们可以做好我们自己,我们可以把自己变得强大,那样的话无论对方是否歧视你,都不影响你。

一方面,我们不能单纯靠调整自己委屈自己,去屈从任何社会所强加给我们的痛苦。

——这一点,恰恰是杨安泽的一些言论与许多华人行为所体现出来的。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过分放大这种痛苦,把这种问题都归咎于外部的“歧视”上,用这种“最简化解读”去否定自我解剖。

——这一点,黑人社区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图片

是的,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才能真正解决歧视所带来的问题。

与其祈求别人对我们仁慈,不如我们提高自己的实力。

天花板

“天花板”理论是弱者的理论。

强者从来不存在天花板,只有下一个被打破的板。

“天花板”理论是一个自己束缚自己的理论。

是一种把问题都强行归咎于外部原因的弱者做法。

我虽然不支持杨安泽的政治理念,更不支持他的四处钻营与作秀,但是我认为他的做法,至少在打破所谓的“政治天花板”,对华人社区是有用。

我认为,不可否认的是杨安泽的这种参选,并且如果可以成功当选的话,

那么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华人的下一代参选的的想法。

就好像很多在美国谋生的华人来说,一开始可能只是做外卖店,可是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华人做这个Buffet店,他成功了,于是很多人就跟跟着去开这个Buffet店了。

这道理是一样的。

图片

杨的参选,即使有诸多的问题,但如果这样能够激发下一代的华人的参政,告诉他们:

这个政治的“天花板”,那其实是华人自己设的一个天花板,是一个由于思维方式,是由于我们的这个思维方式、我们的眼界、我们的格局限制而形成了这种“天花板”。

我们之所以变成存在一个“天花板”,这其实是谁人为的强加给你,是华人自己束缚了自己造成的。

就像我们常常听到华人就职的“天花板”,这是对亚裔的”天花板”么?

当然不是,印度裔就没有这种“天花板”。

所以好好想一想,是什么固化的成见,让这个成为了“天花板”?

固化的年轻人

很多的年轻人,他们在没有人走出这条路的时候,没有人去砍出一条路的时候,他们确实就会认为这是一条你走不通的路。

他们就确实认为头顶上那个它是个天花板,然而在真正的现实中,其实它只是一个窗户纸,一捅就破了窗户纸,

但是有可能因为没有人走过,所以呢,它变成了一个天花板,以至于很多人就不敢去尝试。

这种固化的认知,包括固体的对美国的片面认知,使得年轻人很多时候确实觉得在这个社会也就那样了,美国华人也就只能这样了。

只能老老实实的工作,也不要幻想,甚至认为是奢求突破天花板。

因为在心里自己的固化的认知,也默认自己突破不。

突破不了自己心理上和社会中默认给华裔的刻板印象,突破不了这些固化的认知,自然的,也就突破不了那个隐形的“天花板”。

格局

对于我们族群来讲,对于华人社区来讲,如何突破,如何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华人的社区组织要有大格局,只有大格局才能让华人族群向上走,才能不存在什么“天花板”。

而要有大格局,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

只有一个好的思维才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心胸宽广才会有大格局,什么样的格局决定了你能够走到什么样子的规模。

小圈子小格局,心胸大格局才大。

格局太小,那么你永远做不大。

这一点,很多华人社团,就很有问题,私心太重,格局太小,总是想着自己的小团体的利益,甚至于,有些社团,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洋买办”,

——双标、作秀、摆谱、合照,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服务于社区的。

XX协会,XX会,名头很响,在面对普通华人民众时很摆谱,热衷于搞“大型活动”作秀,面对当选政客一副面孔,面对未当选的另外一个面孔。

华人要怎么走,依靠这样的“洋买办”社团,肯定是不行的。

不完美

比如这个杨安泽来讲,我是绝对不会支持他的政见,但是呢,我一直呼吁大家给予他更多一点的包容,多一点的理解。

路是要慢慢走出来的,饭是要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毕竟,他的参选行为,已经足够推动更多的华人出来参政,从这一点上来看,从华人社区的未来来看,我乐观其成。

至少,我会坚决反对他的政见,但我不会去主动反对他这个行为。

我当然希望所有能够参选的华人都是秉持着保守主义的理念出来参选,但是现实社会现实中,不存在这样完美的事。

正所谓: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所以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个并不完美的参选人,包括我支持的川普总统,也是一个不完美的参选人。

那么这时候对于整个华人社区来讲,它就是一个问答题,一个单项的选择题,——你是选择一个不完美的人还是说你放弃这个选择,那再等下一个所谓的完美的候选人出来?

回答

其实,所谓的华人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是非常脆弱的,脆弱的就是像一个窗户纸。

其实我们就缺的就是一个一捅就破的人,缺的是人,而不是这个窗户纸,也不是这个天花板的问题。

这个“天花板”,还有这个“谁的美国”的问题,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亚裔的声音在美国是否被重视?

其实根本上,这不是一个别人施舍给你的东西,而是一个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去打拼出来的东西,

如果我们没有能够能出来,站出来去做这种事情,那么这种事情就一辈子都没有人去做,甚至下辈子再下一辈子都没有人去做。

但是如果有人出来去做了,有人出来去打破这个东西的,那么你会发现这个天花板其实是非常非常脆弱的。

我们首先是美国人,然后才是亚裔。

美国的制度是服务型政府,这些服务是对所有民众都是开放的。

不要有“游行心态”,有些问题,游行示威喊口号不能解决,应该回到法律框架下找民意代表要求修正那些不合理的规定。

不要停留在街头革命时代,要懂得进行议会斗争

PS:对我来说,白等窃取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污点,你不可能用恨来投票。

凌飞

Related Post

leave a Comment

最受歡迎的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