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斧头”:信任与安全感,乌克兰与婚姻信任

前言:
最近没有动笔的想法。
结果一转眼,普京就和乌克兰打了起来。
这个被我称为是“普京的战争”,出乎很多人的正常判断。
从大的方面来说,似乎俄罗斯对“信任与安全感”的过分焦虑与疑神疑鬼,才造成了俄罗斯/沙俄这一路跳不出的陷阱。
而这种对“信任与安全感”的过分焦虑与疑神疑鬼,不仅仅在国际政治上,在现实的婚姻生活也常常有之。
乌克兰有点远,而婚姻中的这种事,发生在生活中,却是许多人实实在在的战争。
失斧疑邻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说的是有人丢了斧头,就怀疑起是邻居的小孩偷了。
于是左看右看邻居的小孩的行为动作,怎么看都象是符合偷了斧头的样子。
而后突然有一天自己找到了那把斧头,再去看那个邻居的小孩,突然间怎么看都不象偷了斧头的样子。
邻居小孩的行为动作从来没有变,变的是找不到斧头的那个人自己的心态。
丢失的斧头
引发怀疑并且因为怀疑而焦虑的,是一个斧头。
然而可悲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引发信任问题的斧头容易找到。
——找到了就解开了心魔。
而现实生活中,这把斧头却往往在各种的自我强化中,渐渐弥散到各种事物中,最终,到处都是“丢失的斧头”。
这种“丢失的斧头”,就是相对无形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个建立在“得失”的自我认定上的感受。
感觉自己得到了足够的,就感到安全,
没能感觉到足够的,就产生负面情绪,
最后这种负面情绪,被引导向一种强烈的焦虑心态。
而到底什么是“足够”?
则是完全建立在自己的自我认定上。
甚至已经近乎是一种玄学。
往往别人觉得已经足够的,可能自己却觉得从来不曾足够。
俄罗斯的斧头
以一个局外人来看,俄罗斯有着全世界上最大的地盘,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包括油气等等矿产资源。
那怕是关起门来自己过小日子,也能过得比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国家过得滋润。
即使有外敌入侵
——这种事,在二战后的现代国际秩序下,对于核大国来说,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也可能用空间来换时间,通过战略撤退来耗死敌人。
然而,很奇葩的是,俄罗斯从莫斯科大公国诞生起,似乎DNA里面就写着“不安全”。
——可能是从一诞生起,就被金帐汗国强令只能在无险可据的平原地带/原始森林中建立国都——莫斯科,这个历史带来的先天性的心态问题。
俄罗斯总是在拼命地寻求占有,想用占有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的缺失,然后却越是占有越是感到安全感不足。
于是往往每过几十年,过上一阵子的安稳生活后,俄罗斯就要跳出来搞点事,嚷嚷着自己的斧头丢了,瞅啥都象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然而跳出来大闹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搞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后,不但没能得到“安全感”,反而恶化了各国的关系。
占有的“合理性”
害怕失去,又学不会信任,就会自我强化“占有”的合理性。
俄罗斯最大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从16世纪以来,俄罗斯从来没有遵守过一次的国际条约。
一个不尊重与遵守契约的国家,自己也不可能产生对其它国家的信任,或是被其它国家信任。
受困于此,俄罗斯只能一边继续焦虑着找不到“安全感”这个斧头,一边在相互伤害着,不断强化着不信任。
在这种不信任下,自我强化“占有”的“合理性”,就成了自我说服,甚至成为自己认为的“真相”与“真理”。
然而,这种陷入自我感动、自我强化的“真相”与“真理”,在外人看来,轻则是胡搅蛮缠,重则是颠倒黑白。
就象普京扯了一个小时的万字电视讲话一样,听起来好象自己很悲惨,好象俄罗斯与乌克兰同文同种,兄弟情深,自己是迫不得已出手,老大哥教育一下小兄弟似的。
但站在第三方视角细细一分析,就发现站不住脚。
——历史上,纳粹德国也搞过这种“迫不得已”,以苏台德区的德裔问题搞事,最终纳粹德国强行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
——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也一再扯过“大东亚共荣圈”,也一再地指称因为英美苏等列强(是的,没有看错,当时日本认为自己是弱小的,而西方是列强)的强烈威胁,所以不得不进行“自保”——侵略朝鲜与中国。
婚姻
这种信任与安全感的行为,在婚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就象婚姻中,往往以一个局外的外人来看,就会很惊讶于很多外人看来应该是很富足、很和谐的家庭,却发生了各种状况。
并且,有些时候,会发现其中一方,会出乎人们预料发动婚姻战争。——就象许许多多的人们完全没有预料到普京最终发动了战争。
这里面,更多的是找不到“安全感”这个斧头。
——特别是在生活中出现了新的变化的情况下。
在这种新的变化的情况下,往往总是有一方,最终被自我强化的焦虑击穿信任红线——在另一方完全无辜的情况下。
正如邻居小孩的行为动作从来没有变,变的是找不到斧头的那个人自己的心态。
当一方的心态失衡,这时候,无论看什么都会被断然联系到“不忠”上,并且激烈地认定,对方的任何的解释都是在试图掩饰,都是当自己是傻瓜。
而这种心态失衡的解决方法,本质就是要求回归到“新的变化”之前的情形。
——就象无论乌克兰怎么做,对于俄罗斯来说,都是错的,只有乌克兰回归到苏联时期的状态,对于俄罗斯来说,才是“安全”的。
然而,如果这种“回归”事实上并不现实的话,一方就会用激烈的方式,在不断进行“自我感动”来“感动”自己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试图进行相互伤害的行为,来麻醉自己因为感到“不安全”而引发的“焦虑感”。
污辱
我一向不认同那些在婚姻中对另一半疑神疑鬼的做法。
我认为,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绝对的信任上,一如我对法治的绝对支持。
在我看来,任何的指责,应该是建立在真正的事实上,而不是建立在一方的自我强化的认知上。
我认为,任何对另一半疑神疑鬼的人,他/她的所做所为,不过是“失斧疑邻”的不正常情绪所影响,
——这既是对另一半的污辱,也是对自己的污辱。
婚姻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相互信任的。
双方是因着对方的美好而选择在一起。
双方应该对彼此有着足够的信任,同时也是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任。
如果无端地质疑,或是听不进解释的行为,本质上是在贬低自己,同时也在贬低对方的美好。
——往往是自己无法确认自己的美好,无法对自己有足够自信的人,才会成为质疑的一方,无论如何用“非常在乎”来掩饰。
自我预现
这种“丢失的斧头”的行为,还会引发另外一个很可怕的事。
就是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人们在“自我感动”中,坚定地相信,并“预测”某件事一定存在,并且一定会发生,而这种心态下,将不断地反过来推动某件事的发生。
这种“预测”之所以成真,往往是非常可笑地纯粹只是因为该人相信或预期它必然会发生。
对于一方来说,另一方越是坚定相信,越是感到极其的愤怒——因为无辜。
而另一方来说,“坚定相信”本身就是自我强化的产物——这意味着另一方同样感觉自己是无辜的。
这种“自我强化”除非是其中一方能够让双方恢复冷静与理智,否则必然是只会一再地、更加地自我强化,而不会有回头的可能。
这种相互加强的愤怒会使得双方的信任一步步消失,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最终,在信任失去后,要么婚姻破裂,要么名存实亡。
——正如在俄罗斯的过激行为,最终把乌克兰,以及俄罗斯周边小国,都一一地推到北约的一边。
正如芬兰现在已经考虑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无论是俄罗斯与乌克兰,还是婚姻中的双方,
出问题的,往往这种后果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一方的“失斧疑邻”,最终实现了愚蠢的“自我预现”。
不易
我曾经认为这种“不信任”是绝对不可原谅的。我曾经认为婚姻的相互信任应该是绝对的。
我曾经认为“清者自清”,“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自认为自己只要行得正,天地坦荡,哪来什么顾忌这个顾忌那个的事。
所以我曾经对“瓜田李下”不屑一顾。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古乐府《君子行》
认为这纯属是庸人自扰,太过矫情,过于无聊的事。
但在生活过经历过后,才会发现:
信任是需要相互呵护的,而非是天然必然存在的。
两个人婚姻的事,有时更难以理智,更存在着因为误解而引发的沟通问题,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信任问题。
有时,避嫌是一种必要的善良,能让两个人的生活中降低沟通成本,降低误解的可能存在,都不容易。
人与人之间,真的是诸多不易,
还是得小心着,多点“瓜田李下”,相互呵护。
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国与国的关系,倒是比人与人的关系更简单。
因为国与国之间,在剥离人与人的感情的感性,存在着更多的理性。
——所以,这也是我认为乌克兰这场战争,是“普京的战争”,而不是做为一个理智的大国而应有的做法。
当然,正如许多人说的,俄罗斯之所以一路走来,在各种历史条件开挂的情况下,仍然混成现在俄罗斯这个惨样,
就是因为俄罗斯就吃普京这样的“强人”这一套,而更悲催的是,俄罗斯还只吃这一套。
后记:
也算是有感而发,希望世界与各位读者们的家庭,都能得享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