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左,直到最愚昧处——阿富汗的悲剧的必然性(上)
终于腾出时间来写东西了。
正文:
塔利班最近几天占据了新闻媒体的大幅报道,
随便看了下大洋两边民众的回复,不由感叹:
这也很正常,什么样的国民决定了他们会面对什么样的政权。
一群阿富汗穷山恶水里的无知愚民们,当然对塔利班是支持的,
毕竟,在这些愚民的脑子里,女人本来就不是人,而参加塔利班则可以分到女人——12岁的。
而墙内的一群,自然也是对塔利班是支持的,因为乌合之众们只知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因为是极左的某个领袖所信奉的,自然也是乌合之众的顺民们所信奉的,
当无脑跪下去时,伟大领袖就浮现神坛上了。
挤捏
1608年,1873年
阿富汗历史上很悲催。
因为它是传统上其它势力南下进入南亚的门户。
它的谷地通道,就是一个天然的门——比如有名的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
历史上,其它势力从阿富汗进入南亚,一路从北向南征服南亚次大陆。
直到不走传统路的英国出现。
——做为海洋文明,英国的立国是追随资本的流动,而不是陆上强权的划圈占地。
英国是从海洋来到印度的,不象是传统那些势力是通过陆地而来的,
从1608年(明万历36年)开始,
英国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地区的苏拉特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地据点,此后,从孟加拉一路从南向北。
英国的势力上探到阿富汗后就止步了。
——因为再向北深入,就进入中亚了,而在中亚立足的成本显然与商业立国的英国佬的精明算盘是不相符的。
但随着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强权——俄罗斯帝国的不断扩张吞并,中亚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对领土有着狂热与永久的贪念,俄罗斯的土地占有欲是没有止境的,
——无论是从中亚试图向南亚进发,夺取“温暖的印度洋”入海口;
还是在远东不断侵占中国的传统疆界,最终夺取进入太平洋的入海口——海参崴,当然,俄罗斯的毛子无耻地把它命名为:
“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意思是“控制东方”。
——所以把俄罗斯当成亲人、当成救星、当成爹的,都是些数典忘祖、忘本无知的蠢货。
当这个传统陆上强权——俄罗斯开始并试图进入阿富汗,并按历史上的传统穿越阿富汗门户试图南下印度。
这与英国的利益产生了冲突。
在英俄的对抗下,最终挤捏成了现代的阿富汗现在的样子
——英国与阿富汗的80年战争的本质,其实是英国如何在成本制约下保住印度的过程。
英国与俄罗斯的斗争,最终得到俄罗斯不南下的承诺,
1873年在英国人的主持下,签订了一份英俄协定,规定了阿姆河作为俄罗斯与阿富汗的边界。
并在此后的英俄协定中,从原来的阿富汗疆土中割下了这一大块,
——最终这一大块,在英国撤出印度时的印巴分治中,成了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同时,做为英国与俄罗斯的对抗缓冲区,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这一条狭长的区域被划给了阿富汗,以分开英国与俄罗斯。
——1895年3月11日,英俄《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
瓦罕走廊在历史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也是目前阿富汗与中国唯一边境相接的地方。
至此,阿富汗现代的国家疆界就基本成形了。
它是两大强权对抗下被挤捏成形的,也埋下了后来纷争不断的阿富汗内战的种子。
沙阿
1747年由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建立杜兰尼王朝,1826年起是巴拉克宰王朝。
这是阿富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当然它也是典型的伊斯兰的国家,从国王称为“埃米尔”就可以看出来。
——而现在的塔利班建立的国家,就叫阿富汗伊斯兰埃米尔国 (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
现在中文世界把这个翻译成“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显然是不正确的。
当然,与塔利班所不同的,阿富汗的末代王朝它又不完全是纯伊斯兰的,
它的全名是:The God-granted Kingdom of Afghanistan and all its dependencies(真主所赐阿富汗王国及其附庸国)
国王又自称为“沙阿”(Shah,Šāh)。
——“沙阿”或其全称“万王之王”(Šāhanšāh),是古代波斯君主头衔,比如1979年被推翻的巴列维,他是伊朗最后一个持有“沙阿”头衔的统治者。
PS:巴列维的头衔不仅有Šâhanšāh这一个,还有比如雅利安人之光(Aryamehr)、战士首领(Bozorge Arteštārān)等等。
阿富汗与伊朗,地域相接,历史则相近相似。
1923~1929年
1923年,民国12年,孙中山回到广州,鲁迅出版了《呐喊》,老毛回到了湖南筹建国民党湖南党部,
1924年列宁逝世,美国《印第安公民法》授予所有美国原住民公民权,
1925年孙中山逝世。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国共两党分裂、
1929年,张作霖被日本炸死。
1923年,时任阿富汗国王——阿曼努拉·汗制定阿富汗第一部宪法,规定阿富汗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进行必要的现代化宪政改革。
但很快,这种向文明而行的改革就遭到了贵族、毛拉和部落酋长们的反弹,
1927年~1928年,阿曼努拉·汗前往欧洲考察途中,阿富汗国内叛乱,
1929年阿曼努拉·汗宣布退位。
叛乱的最后胜利者,是穆罕默德·纳第尔,
他于1929年11月成为国王,并全面废除了阿曼努拉的改革,将权力重新交给了王室与神职人员。
阿富汗,花了6年,走了回头路。
但这不是阿富汗走回头路的最后一次,后面还有许许多多次。
1933年开始
1933年11月纳第尔遇刺身亡。
纳第尔的儿子,时年19岁的穆罕默德·查希尔,成为阿富汗末代国王(1933年11月8日~1973年7月17日在位)。
年轻的查希尔在花了10多年的时间稳定住权力后,开始大力推进改革,吸收西方文化,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并重新制定了宪法,继续向文明而行的改革。
——1964年,查希尔颁布了新宪法,剥夺了王室成员进入内阁的权力,并在阿富汗建立了普选制。
然而这种向文明而行的改革,激起了阿富汗自上而下的反对,
不仅仅是贵族、神职人员,还有许许多多愚民的反对。
是的,愚民。
愚民
阿富汗的总体识字率是38.2%,
其中男性的识字率是 52% ,而女性的识字率则不到24%。
作为对比,
中国的识字率,总体识字率是96.4%,男性的识字率是98.2%,而女性的识字率是94.5%。
中国台湾的识字率,总体识字率是98.5%,男性的识字率是99.7%,女性的识字率是97.3%
换句话,在阿富汗,2个男人里面仅有一个会识字,而4个女的里面才有不到一个会识字。
再加上,阿富汗的这种男性识字率,往往是乡下宗教学校整出来的水平,基本上,这种“识字率”最多只能列入“文盲半文盲”程度。
与阿富汗这种垃圾水平蛇鼠一窝的,只有尼日尔、几内亚、南苏丹、布基纳法索、中非这几个“粪坑”(Shithole)国家。
——是的,毫不意外,阿富汗也是“粪坑”(Shithole)系列国家之一。
2021年,阿富汗的人均GDP是581美元,但这已经算是好的了,
在塔利班执政期间,阿富汗的人均GDP是179美元。
——世界上只有6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阿富汗。
当然,这里面的GDP中,如果扣除了毒品交易的40亿美元,阿富汗的数据恐怕更加难看。
曾经
阿富汗的愚民与贫穷,并非天生的。
1933年,“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2年,“一二八事变”已经过去了1年,伪“满州国”已经建立了,日本攻陷了山海关,占领了华北。
而1933年上台的查希尔治理下的阿富汗,即使经历了二战的大环境,因为地理环境,仍然得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阿富汗的“世俗化”不断提高,女性在阿富汗不但不用把自己包成粽子,更得到了上学、工作、示威等等的权利。
当时的阿富汗,甚至被称为“中亚小瑞士”。
这样的环境和当时国际形势,特别是伊斯兰教没落直接相关。
在一战中,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被锤得四分五裂,
——欧洲基督教国家的现代化文明,凭借著强大的工业力量直接把奥斯曼帝国这种前现代、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降维打击。
如果说在工业革命前,伊斯兰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还能对打地有来有去。
那么在工业革命后,
伊斯兰教文明早就被基督教文明甩开了几十条街的距离。
而在此时,中东地区还没有开采出巨量的石油。
以瓦哈比派教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立国掌权的沙特,此刻还在努力巩固自己的权力,也暂时没有钱来资助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沙特政府直到1950年后才从石油收入中得到更多的分成,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直到1988年才被沙特政府全资收购。)
在这种大环境下,伊斯兰国家的国王们,特别是受到波斯文化影响的,都没蠢到死抱着伊斯兰教不懂得改革。
于是,伊朗的巴列维、阿富汗的查希尔等国王们,纷纷拥抱现代文明进行改革。
(1960 年阿富汗喀布尔大学的毕业生们)
只要拥抱现代文明,只要让民众多读书多学习,只要勇于清除旧的糟粕,只要能够认同英美基督教文明,
这样的社会就会自然地呈现为健康向上的面目。
“平等”
但不幸的是,这些想走向现代文明的伊斯兰国家,仍然不可避免地被2股力量所深度影响。
——这2股力量,一个叫“伊斯兰教”,一个叫“共产主义”。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中强调了“左”与“右”的区分标准:
左,平等置于自由之上。
右,自由置于平等之上。
伊斯兰教是个奇葩。
这是一个被创始人所人为闭源的宗教,这是一个“顺从”与“平等”奇葩共存的宗教。
这是一个理念核心极左的宗教。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目的,就是高度功利性的,直接为他的建立权力而服务的。
一手经书一手马刀,就是穆罕默德的征服手段。
比如塔利班的这个国旗标志——经书与马刀。
穆罕默德虽然算是个天才,
——靠忽悠与剽窃能整出个帝国的能不天才么?
但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的历史单薄地很,无法提供创立宗教所需要的足够的厚度。
——所以他直接剽窃了基督教的许多内容,并以此加工出了伊斯兰教。
当然,剽窃基督教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穆罕默德一开始想要传教的对象是相对富有的犹太人,
然而,拥有旧约新约版权的犹太人显然没理会穆罕默德。
最后,
穆罕默德大怒,与犹太人不共戴天,他直接抛开了新约温情脉脉的那一套,用上了“平等主义”+“大棒主义”
——平等主义用来忽悠那些迷茫无助中的穷人,大棒主义则用来奖赏那些追随他的信徒们。
所以,体现在伊斯兰教上,伊斯兰教是一种强烈强调“平等主义”的宗教,即强调“安拉之下众生平等”。
同时,伊斯兰教也是高度强调“服从/顺从”的宗教——穆斯林的本意就是“顺从安拉”。
这种“平等主义”在底层的穆斯林上特别强烈地体现出来,所以,我们会看到塔利班的基层组织会大搞慈善,搞福利,搞“同吃同穿”式的“官兵平等”。
同时,在塔利班的上层中又等级森严,一级一级各有不同的各种特权。
并且,对于那些被排除在“平等”之外的人,则存在着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暴力行为。
这种“平等”与“顺从”非常奇葩地统一在伊斯兰教上。
——当然,伊斯兰教的“平等”是不包括女性与不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的。
综上,可以看到伊斯兰教追求的是一种典型的“左”——强调平等置于自由之上。
同时,又人为地分类划分出谁有资格享有“平等”。
这与美国民主党左派所玩的是一路货色,身份政治,“平等”至上。
所以,伊斯兰教的核心就是一种典型的极左理念,也难怪民主党左派对穆斯林爱得不要不要的。
当然,当年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就是个极左——闹革命打天下的极左。
坑
闹革命打天下,极左确实很实用,效率很高。
比如伊斯兰教这个山寨品,就比原型的基督教在夺取世俗权力就高效率多了
——耶稣一辈子没当上世俗的王,而穆罕默德做到了。
但问题是,穆罕默德给伊斯兰教挖了个大坑。
——穆罕默德声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先知”。
这个设计,是穆罕默德害怕其他人有样学样
——山寨自然害怕下一个山寨,
害怕其它人也学穆罕默德这样山寨出一个宗教来夺权。
于是他就声称自己是“最后一个先知”,从而事先堵上这个漏洞。
但这也使得后世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变得与世界文明脱节,甚至是相对而行,进而面目可憎,最后演变成今天的伊斯兰原教旨恐怖主义。
对比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显然基督教可以允许改革,允许与文明一起进步。
——比如基督教新教改革,本质上与伊斯兰教中的罕百里学派的诉求是一致的: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派就是师从罕百里学派)
——即强调“神意”。
强调人与神可以、并且只可以通过经书(圣经(新旧约)/古兰经与圣训)去体会神意,如果经书上已经写明的,人只要依照着去做就是。
这种原教旨主义强调任何“理性”的解读,都只不过是人对神意的篡夺,并且直接否认了神与人之间的阶层存在
——在基督教体现为教皇教会,在伊斯兰教体现为哈里发等特权阶层。
但在这里,2个宗教就出现了不同。
基督教并没有锁死后世的“先知”与解读,而且新约本身就与旧约有许多相互矛盾,甚至是对立的内容。
毕竟耶稣还没到需要建立世俗政权的那个地步。
这使得后世的基督教信徒们可以与时俱进地选择新约或是旧约的内容来解读,而且新约旧约也没有非常具体细致地规定了生活起居的规矩。
即使旧约上有,也在新约中被化解了。
而倒霉的伊斯兰教就掉入了穆罕默德挖的大坑了
——穆罕默德的“最后的先知”的说法,锁死了后世的修正可能。
而《圣训》中细致到可以称为不可理喻的规定,使得后世想与文明同步都变得极其困难。
《圣训》之所以如此细致,
是当时穆罕默德为了最大程度上同化信徒、最快程度上把信徒驯化成士兵所有意做出的规定
——就象军训那样。
而如此细致的规定,则与现代文明下的生活起居,行为规范则形成冲突。
这也是彰显伊斯兰教的 原教旨主义 与现代文明格外格格不入。
结果,
穆罕默德为了一已之私而堵上的“漏洞”,
以及为了方便自己训兵而订的具体繁琐的规定,
在千年后直接把后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众与国家通通拉入了悲剧。
下一个左:共产主义
未完待续。